青少年的体质健康,几乎是一个老调重弹的话题了。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自1985年以来连续多年呈下降趋势——体能素质下降、心肺功能下降、近视率居高不下,肥胖人群大幅增加。一些原本在中老年人身上出现的高血压、高血脂、冠心病、糖尿病、骨质疏松等病症在青少年身上也时有发生,患病年龄提前了10到20年。在2007年公布的一项世界国民体质排名中,中国被韩国和日本甩在身后。
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,提振中华民族复兴的信心。这个时候,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载体。
课堂上,老师经常会用格言、警句来鼓励学生,如“成功的人不是从未曾被击倒过的人,而是在被击倒后还能够积极地往成功之路不断迈进的人。”再如“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沟沟坎坎。每次面临进退的选择,当你感到有恐惧和疑虑时,就如同面临一条拦路的小河沟,其实你抬腿就可以跳过去,就那么简单。”让学生感同身受,于体验中感悟道理。这个时候,同样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载体。
在青少年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,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。
积极参与是体育运动的基本条件。奥林匹克的宗旨是,“最重要的目的是参与,而并非获得冠军。就像生活最重要的是奋斗而不是成功,最本质的事情不是征服,而是战斗不息。”如果学到了这一点,自我封闭、孤僻、抑郁等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或许会少很多。
团队精神是体育运动提倡的重要精神。著名企业家李开复曾经发表《给中国高校的一封信》,其中提到“沟通与合作能力是新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。在21世纪,我们需要的是‘高情商的合作者’,而不再是孤僻、自傲的‘天才’。”这个观点曾引发很多教育实践者的思考。
公平诚实与服从规则是体育运动的基本原则。在古希腊,通过公平比赛获得冠军的勇士,会受到公众的尊敬,其名字会被镌刻在石碑上,为后人传颂,而弄虚作假者的名字也会被公布于众,供后人批判。竞技赛场上对于道德的看重,蕴含着人类对于公正、平等、正义的追求。如果能认同并在实践中贯彻这样的观念,想必学术造假、考试抄袭、文凭造假等种种不端现象会越来越少。
教育的本质是丰富人的心灵。体育运动中蕴含与倡导的种种精神,其实与教育的目标十分契合。
始终记得鲁迅先生的那句话:“我每看运动会时,常常这样想:优胜者固然可敬,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,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,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。”一个场景印证了鲁迅先生的话,8月17日,大运会女子万米跑赛场,肯尼亚选手雅塔·杰罗提克成为了“孤独的长跑者”,所有选手都完成比赛之后,她还在跑道上坚持,三圈,五圈……全体观众起立,全场掌声雷动,为雅塔加油,向她坚持到底的精神致敬。那时,看台上的大学生们所感知到和领悟到的,或将影响他们的一生。
教育的过程是丰富而复杂的过程。除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,更具吸引力、更为丰富的载体同样重要。